会议内容
主论坛:
1、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2、ALK与PEM电解水制氢技术与应用;
3、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现状及发展;
4、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技术与装备;
5、氢储能与绿色可再生能源上网
6、氢能产业规范标准;
7、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与氢安全;
8、氢能产业产品供应商技术交流对接。
分论坛一:氢储运关键技术创新论坛
发起人:严义刚、吴朝玲
1、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的技术发展与探索;
2、固态储氢系统集成工程设计及应用;
3、物理吸附固态储氢材料技术研究;
4、高压气态储氢安全与经济分析;
5、(液)氢的储存、输运技术和加氢站;
6、纯/掺氢管道关键技术与市场运用;
7、大规模氢储能技术应用和推广。
分论坛二:绿氢消纳应用场景发展论坛
发起人:周卫江
1、交通用绿氢的需求度有多大;
2、化工领域绿氢替代的“性价比”方案探讨;
3、钢铁行业绿氢应用现状及趋势;
4、绿氢耦合煤化工发展现状及进展;
5、绿色氨醇的未来应用趋势;
6、绿色氢基能源的定义和标准。
分论坛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
发起人:何太碧、武小花
1、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展望;
2、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创新;
3、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
4、燃料电池仿真模拟及优化;
5、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应用探索分析;
6、国产催化剂产业化创新发展与探索。
分论坛四:燃料氢气质量检测技术与装备
发起人:潘 义
1、燃料氢气分析测试新技术交流与探讨;
2、燃料氢气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化研究进展;
4、燃料氢气中杂质气体检测国产化创新仪器;
5、燃料氢气质量在线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6、氢气泄露在线监测及报警;
7、燃料氢气检测服务供需交流产品对接。
分论坛五:氢能及燃料电池教育教学
发起人:张财志
1、面向新能源系统的“氢能+”人才培养探索;
2、产学融合、人才共育助推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3、能源变革,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
4、以数字化赋能新能源与新工科高质量发展思考;
5、搭建高等院校氢能技术人才培训课题建设。
分论坛六:成渝氢走廊发展创新论坛
1、构建氢资源创新链 畅通“成渝氢走廊”;
2、成渝氢能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3、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和“点对点”氢能物流示范;
4、成渝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痛点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