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龙岩烽 摄
□王 华 孙 悦
“氢”风起,正当时。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进一步引领、推动、支持和服务国家现代氢能产业链发展。
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氢气销量全国最大,氢气加注量年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0%
中国石化拥有3万余座加能站,具有布局加氢站的先天优势。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加氢站在国内网络占有率在30%左右,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已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目前,中国石化加氢站的加氢能力已经达到2万吨/年,氢气加注量年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0%,加氢能力提升得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北理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加氢量市场份额约为40%,已成为全国氢气零售量最大的企业。
从北部的内蒙古到南部的海南岛,从东部沿海的江浙沪地区到西部的川渝地区,均有中国石化加氢站服务客户的场景,中国石化加氢站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重庆,中国石化在西南地区的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于2021年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储氢安全性。该站日供氢能力1000公斤,还可提供加气、充电等多种服务,每天可满足1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氢需求。
广西南宁,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于2023年12月建成并成功试投营。该站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低温高效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日产5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制氢规模为同类型最大,可满足40多辆氢燃料汽车的用氢需求,相较之前的用氢方式,成本降幅达60%。目前,中国石化已掌握分布式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和低温氨制氢全套站内制氢技术,为解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运输存储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打造氢能走廊,织密7个氢能走廊重点区域,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加氢干线
中国石化组织相关产业链单位,以国家氢能交通大动脉为基础,发挥氢走廊的产业带动效应,着力打造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郑汴洛濮、呼包鄂乌、粤港澳大湾区7个氢能走廊重点区域,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加氢干线,连通、激活氢能产业。其中,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和济青4条氢能走廊已经初步打通,开始试运营;郑汴洛濮、呼包鄂乌、粤港澳大湾区3条氢能走廊已开始布局加氢站。
打造川渝氢能走廊。在重庆,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建成投产3000标准立方米/时的供氢中心,生产出的高纯氢纯度达99.999%,通过管道送至重庆石油长寿加氢综合能源母站,并由管束车配送至加氢子站供氢燃料电池车使用。同时,重庆石油与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沟通合作,加大各类型氢能车辆推广应用力度,目前轻卡、重卡、环卫、公交等氢能车辆累计已推广超300辆;在站点建设方面,已建成投运4座加氢站,并继续在成渝、渝蓉、渝遂、渝万等高速公路沿线加快布局。
打造京津唐氢能走廊。在物流繁忙的京津沿线,中国石化抢抓当地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天津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建成投运天津首批商用加氢站——天津石油空港西十四道站、临港十六路站,填补了天津保税区空港、临港区域加氢市场的空白;积极拓展与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将北京青云店加氢站和天津空港西十四道加氢站作为重要补氢场站,与京东、宜家等企业签订运输服务协议,为往返京津两地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运输车辆提供能源保障,成功构建京津货运“零碳”物流新模式。
打造沪嘉甬氢能走廊。在氢能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大重量、长距离运输能力的氢能重卡逐步投入市场使用。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在浙江、上海布设加氢站点,成功建成国内首座采用微管网输氢的浙江嘉兴平湖滨海大道加氢站、国内首座同时满足35兆帕和70兆帕氢气加注需求的上海青卫油氢合建站。氢能重卡续航半径从上海金山地区延展至浙江宁波地区,成功开启沪浙线化工产品“零碳”物流新模式,初步打通“环杭州湾”沪嘉甬氢能走廊。
此外,中国石化积极参与国家、地方、行业、团体等氢能规范标准体系制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发展,为氢能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在住建部的指导下,中国石化牵头完成了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修订工作,将原有加油加气站标准修编为油气氢合建站标准;中国石化牵头编制的《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已正式发布。
把握机遇 填补加氢市场空白
□焦维衡 姜 静
近年来,天津石油抢抓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战略,确定委托管理、租赁等轻资产形式与自投自建结合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累计布局加氢站10座,网点占有率和氢气经营量排名销售企业第一。
2023年,天津市首批商用加氢站——空港西十四道站、临港十六路站投营,填补了天津保税区空港、临港区域加氢市场的空白。
空港西十四道加能站坐落在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2023年7月1日投营,是天津市首座商用加氢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站内设有槽车充装桩1台、加氢机1台,配有TK16、TK25两种枪头以满足不同车型需求,日供氢能力800公斤,日均销量100公斤。投营至今,累计加注氢气26吨。
该站投营后,天津石油着力构建“京津唐”氢能走廊,紧密联系周边兄弟单位,深化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逐家落实氢能车辆走向,主动创建中长途货运重卡的终端应用场景。2023年9月起,20辆氢燃料电池车在北京青云店加氢站和空港西十四道加氢站补氢,为京津货物“零碳”物流贡献力量。
除加氢外,该站也是天津市首座“油、气、氢、电、服、光伏”六位一体的综合加能站,形象新、服务优,可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除加能服务外,该站易捷便利店内提供300余种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并设有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热水、休息等服务。
■ 企业规划
2024年,天津石油将按照集团公司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已建成加氢站点投营,积极推动已投营加氢站扩大应用场景,持续开发客户,巩固拓展氢能走廊建设,提升加氢站量效水平,加快氢能产业链布局,助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石油力量。
助力氢能产业链在皖升级
□张海丹
安徽芜湖承东启西、临江近海,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安徽省副中心城市,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021年9月,安徽省首座油氢合建站——马饮桥综合加能站在芜湖投营。该站集加油、加氢、光伏发电、便利店及休闲等功能和服务于一体,日均加氢能力500公斤,截至目前已加注氢气超145吨,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氢”动力。
作为安徽石油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的新名片,马饮桥综合加能站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员工对照“加油六步法”自创“加氢九步法”,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90秒服务承诺换您百分满意”为口号,确保进站客户在90秒内得到问候、插卡、提枪、加油(氢)的服务响应,推动高效服务成为自觉。针对氢能车辆客户等特殊群体,该站建立专属微信群,定期发布氢能应用小常识,及时告知氢源接卸时间,一对一做好进站加氢服务。站内加氢机配备了双枪T633标准接口,采用双计量模式,可同时满足两辆车的加氢需求,加注1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
今年1月,安徽芜湖石油结合当地实际用氢需求,加快布局加能站建设,芜湖市第二座加氢站——新湾里综合能源站投营。如今,马饮桥站和新湾里站两座站点为40辆氢能公交车、3辆环卫车、1辆重卡提供配套服务。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得到业界人士对安徽石油转型发展、业态融合和氢能引领方面的充分肯定。
■ 企业规划
安徽石油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发展思路,借助绿氢合资公司与芜湖经开区、中车浦镇阿尔斯通公司签订重要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利契机,助力推进安徽省首个数字轨道交通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点,持续推动氢能场景开发应用,助力氢能产业链在皖升级。
为大湾区激发“氢”动力
□黄嘉莉
2021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首座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广东石油广州东明三路加能站投营。该站配备两台加氢机,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可满足6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用氢需求。
作为广东石油企地合作的范本,东明三路加能站氢气业务创新摸索出氢能落地“榕树效应”,即前期锁定固定车辆、路线,夯实市场基础,同时不断开发新业务,形成“老树强根、新枝勃发”的良性循环。依托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核心区等区位优势,东明三路加能站为公交、重卡、环卫车等多种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加氢服务。在该站所在的黄埔区,“氢”车奔走如同流动的广告牌,不断增强政府、车企和客户的信心,助力加氢站客户开拓。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东明三路加能站作为油氢电合建站,建站之初即完成全面市场调研。按照属地发展需求、适度超前的技术布局,该站采用35兆帕氢气压缩机,并创新应用压缩机机头预冷装置,增压能力提高10%,加注效率显著提升。根据加氢流程特征,该站对固定线路、固定加注频率的客户实行错峰服务,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一次只需8~10分钟,可续航300公里,并实现“随到随加”,有效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湾区氢能续航网络优势,广东石油在黄埔区布局了3座油氢合建站,以东明三路加能站为核心,其余两座加能站向东南、西南方向延展,形成触达东莞、深圳等多个地市的三角辐射网,为跨区、跨市的氢燃料车辆提供便捷的补能服务。
■ 企业规划
结合集团公司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战略部署,以及广东省氢能运输走廊实施计划,广东石油重点推进广深、广珠、广茂湛氢能走廊建设,打造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环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网络,目前已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建成9座油氢合建站,累计向社会供应氢气超760吨,日均服务近100辆次。
下一步,广东石油将加快以“油氢合建站”的方式发展氢能网点,进一步完善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粤西11个地市的氢能续航网络。
东明三路加能站员工正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氢气。刘 婷
摄
积极推进“氢进万家”工程
□王潇君 李康利
截至3月23日,中国石化首座炼油销售一体化“微管网”加氢站——山东石油淄博“微管网”加氢站投营100天。
该站是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进万家”科技示范项目的亮点工程。该站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日加氢能力500公斤,新建1.7千米氢气管道、1千米管廊,是山东石油、齐鲁石化、化销华北、齐鲁物流等企业携手打造的“气-站-车”一体化应用场景的先行案例,山东石油负责加氢站及管道建设、齐鲁石化供应车载氢气、化销公司落实应用场景,实现了中国石化各板块之间的高效联动。氢能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能源之一,降低成本是永恒的主题与使命。相较传统管束车输氢方式,淄博“微管网”加氢站采用管道输氢到站方式,运费降低约80%,为安全高效运氢输氢提供新路径。
山东石油将新能源业务作为网络发展的最高优先级。为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项目落地,山东石油确定了“0-1-0”氢能发展模式,其中两个“0”代表以齐鲁石化、青岛炼化为中心的氢能产业圈,“1”代表济青“氢能高速”,作为纽带将两个氢能产业圈串联起来,实现氢能车辆的跨区域联动。
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三部门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对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两年。该举措将进一步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项目,助力“氢能高速”场景落地,也为山东石油加氢站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
■ 企业规划
山东石油积极参与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组织实施的“氢进万家”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在山东省建成加氢站9座,其中打造了两座“全国首座”加氢站,分别为首座“净零排放”综合加能站——山东济南58站、首座高速公路加氢站——山东淄博高速加氢站;1座“全省首座”加氢站,首个管道输氢项目——山东淄博“微管网”加氢站,将“山东样板”推向全国。到2025年,山东石油将在山东省内布局加氢站超15座,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注入绿色动力。
新闻链接
我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团体标准发布
为推动我国氢能交通产业发展,填补目前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的标准空白,近日,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发布了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使得未来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建设有章可循,有利于制氢加氢一体站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在制定标准之初就着眼于构建适用于未来市场化的低成本加氢站建站模式,并依托中国石化的自有技术和相关经验,为标准制定提供指导。此外,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使得《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基本实现了构建低成本加氢站建站模式的目标。近一年的商业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设计建设的大连盛港和南宁振兴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现场布置、设备小型化、技术集成化、控制智能化和本质安全化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用氢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20%以上,为未来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建设树立了标杆。
中国石化已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氢能技术应用,在新疆库车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3万吨/年绿氢项目、在乌兰察布推动10万吨/年绿氢项目,促进炼化业务清洁能源替代;相继在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川维化工建成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为我国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强劲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先进理念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大咖、制氢/用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2024年4月11-13日在中国.重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本次大会以“氢助双碳,引领未来”为主题,就低碳氢领域及途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展开交流,并充分探讨促进氢能高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