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巴蜀大地,一场关于氢能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特性,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力。在成渝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氢能产业如同初生的绿芽,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
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的重视,四川依托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从氢气的生产、储存到应用,一系列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这不仅是对传统能源的一次革命,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深刻践行。
绿潮涌动
生态发展的绿色“氢”启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成都分公司古城加油加氢站。王小平摄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了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中国石油古城加油加氢站专业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反射出淡淡的蓝光。站内,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检查着加氢设备,确保每一项指标都符合安全标准。此加氢站内配备的高效氢气压缩机,能够在几分钟内为氢能公交车提供足够的动力。
随着一辆氢能公交车缓缓驶入加氢站,工作人员迎上前,开始熟练操作。氢气以每分钟约1.5公斤的速度被压缩并注入汽车的储氢罐中。以一辆氢燃料公交车为例,整个过程大约6分钟,与传统的燃油车加油时间相当,而且更加环保。
据相关负责人分析,如果一辆氢能公交车加注20公斤的氢气,可以行驶500公里。而一辆传统燃油车,以每百公里耗油8升计算,行驶500公里需要40升燃油。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每升柴油燃烧会产生约2.6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之下,氢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只有少量的水蒸气作为副产品。因此,氢能汽车在行驶500公里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约1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约5棵树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中国石油古城加油加氢站,是四川大力发展氢能的一个缩影。如今,氢能如一股清新的川流,正滋养着蜀地的绿色发展。
据了解,在氢能汽车的上游环节,四川东方电气公司已将氢燃料电池的实际运行寿命提升到1万小时。为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成都启动了成渝两地绿色“氢走廊”,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加氢站15座;并在全市公交、物流、环卫领域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助推氢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川流不息
锻造氢能发展新引擎
循着四川践行“双碳”目标不断加大对氢能产业支持力度的足迹,作为四川省内能源行业的领军央企,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着自己之力。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四川省人大代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专委会副主任陈清介绍,“近年来,面对能源行业深刻变革、能源结构深度调整、能源需求升级迭代的市场形势,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油、气、氢、电、光伏’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传统能源根基稳固、清洁能源有序接替的发展格局。”
而关于氢能产业的发展,陈清表示:“我们致力于聚焦‘成渝氢走廊’建设规划,特别是在成都、资阳、自贡、德阳、乐山、攀枝花等区域加快落地一批氢能源项目,发挥中国石油产业链优势,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氢能源开发应用带来的降碳新场景。”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已先后与东方电气集团和成都、资阳、乐山、自贡、攀枝花等地方人民政府达成了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等合作关系,积极布局氢能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四川省氢能产业的先行者,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及新能源优势,已初步构建“绿电、绿氢、绿化工”的绿氢全产业链,并聚“氢”成“链”向未未,筑牢氢能产业能投硬实力。
自2019年率先在成都市郫都区建成投运西南地区首个标准油氢合建站,四川能投已累计加氢44万公斤,服务氢能车辆2.5万车次。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研发出高压储氢罐,成功突破整体封头热收口技术、低屈强高强韧性热处理工艺及防变形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AEM电解系统模块化与百千瓦级集成技术研究,获批3项氢能发明专利,申报了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制氢工程示范项目。
四川能投加氢加油合建站。四川能投供图
近2年来,四川能投先后与攀枝花市、四川中烟等政府、企业携手合作,致力打造年产数百吨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绿氢交通应用、绿氢化工应用示范工程。去年12月,成德眉资首条氢能“零碳”运输线路正式发运,至今已完成成都-绵阳、成都-什邡、成都同城烟草运输共计159车次,累计运行3.09万公里,实现碳减排45吨。
提前谋篇布局。四川能投将氢能明确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链之一,积极实施“211+N”发展战略,即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氢能装备制造为重点,创建1个科技创新平台、1个资本运作平台,并打造N个氢能综合应用项目,助力全省绿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四川能投已设立氢能投资专业化运营平台公司,正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氢能“制储运加用”及装备制造发展上持续发力,积极推动绿氢全产业链示范应用。如,充分利用120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和120余座中小型电站资源,推动富余电量以绿氢形式就地转化,打造覆盖全省的多渠道氢源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现有900千米天然气长输管道、5000千米城镇燃气管网,探索天然气掺氢示范试验;充分发挥四川化工大省优势,积极推进“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三绿项目,推动四川绿色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四川能投还积极争当四川“双碳”目标排头兵,率先成立了四川首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全省首笔海外碳资产交易业务;落地运行全省首个银行数字化碳管理系统,携手央企打造全省首个碳中和加油站。
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川氢能产业协同共进
作为四川省内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蜀道集团,也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自身来看,在2015年,蜀道集团旗下多家企业就已前瞻性布局氢能产业。其中,蜀道装备、蜀道清洁能源、蜀道新能源3家下属企业更是深耕氢能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制氢装备、液氢储罐、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等多个领域。
近期,蜀道集团连续2次召开氢能产业发展专题会,提出发力“装备+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蜀道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胜明确表示,要抓住机遇,把氢能产业打造为新赛道,力争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100亿元。这意味着,蜀道集团的氢能产业布局实现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覆盖。
在连续2次召开氢能产业发展专题会的基础上,4月25日再次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集团氢能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小组;26日,张胜带队赴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如今,蜀道集团关于氢产业发展已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重汽成商、东方电气、中材科技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交流座谈,达成系列共识;在国道318线、成安渝高速公路上设置有制氢加氢一体站;在智轨、货运机车等轨道交通车辆上试验搭载了氢能动力;在甘孜州、阿坝州等高原高海拔地区,建设供热、供氧、加氢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供给站。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环保高效的出行方式,更为氢能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成渝地区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成渝地区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各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蜀道集团和四川能投等企业正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共同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完善。
据了解,下一步,四川还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聚焦原始创新,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以更多四川原创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着力建设一批集中式大规模“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工程,逐步构建面向全国的零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绿氢供给体系;聚焦储运氢、多能联供一体化和氢储能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锻强氢能装备产业硬实力;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开放更多典型场景,加速氢能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干好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示范应用工程,用好成都世运会等契机,树立绿氢综合应用示范标杆。
从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的古城加油加氢站,到蜀道集团的氢能公交示范线路,再到四川能投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氢气生产设施……如今,氢能产业发展的每一个案例都是成渝氢产业发展的见证和证明。未来,四川将继续以氢能为纽带,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