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
佛山南海垃圾资源化项目的
光伏、排水、围墙、道路等
多项永临结合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将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项目营地新示范
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物善其用,激浊扬“氢”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是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也是佛山南海首个“新环保+绿色能源”的新模式项目。
项目计容面积4.0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储运系统、热解车间(垃圾制炭粉装置)、制氢联合装置(含炭粉气化、变换、脱硫脱碳提氢、制氧等)、液体二氧化碳制备区等,采用“生活垃圾低温绝氧热解碳化-气化制氢工艺技术”,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天,年产气7300万标准立方米(项目内不储氢,日产日清)以及副产品液体二氧化碳8万吨、硫磺0.01333万吨。


703气化装置、704灰水装置、705变换装置(左到右)效果图
推行“永临结合”,筑就低碳新篇
项目建设目标2024年底点火并投产运营,时间紧、任务重,为实现高效建造并有效控制成本,项目从光伏、排水、围墙、道路工程四个角度,采用“永临结合”模式,巧妙地将永久性与临时性设施进行融合。该模式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能加速工程进度,并显著降低初期投资与后续维护成本。
?
光储一体,节能增效
项目充分利用办公区、文化长廊、食堂临建屋面安装114块580瓦特光伏组件,装机容量共计66.12千瓦,同时配置1台100千瓦/233千瓦时储能装置,预计年发电量约7.7万千瓦时,能够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前期为项目建设期间供能供电,后续将光伏组件全部移架到待建综合楼、热解车间、水泵房/冷却塔等单体永久屋面,为中鹏未来垃圾制氢化工厂投产运营助力,实现“永临结合”的建设理念。


办公区光伏板

文化长廊光伏电投入使用效果
?
因地制宜,排水有道
在排水工程方面,由于项目场区特殊,坐落于山间的平洼地,存在荷花池、沼泽地,汇入北侧、西侧、东侧大量雨水、溪流等,单纯考虑场区临时排水系统,投入成本高,项目团队直接采取2米管径混凝土涵管作为排洪永久工程结合,提前策划排洪管与现有、将来管线等冲突,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充足的时间。

原场区荷花池

排洪管工程
?
围墙先筑,成本减负
项目根据周边环境及场区管线布置,直接启动正式围墙,兼做临建围挡,避免后续临建围挡拆除与新作影响,减少成本支出,树立项目新形象,充分利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部分市政及景观道路工程,为后续规划验收提供保障。

东侧挡土墙与2米铁艺围挡

北侧5米高实体围墙
?
分步铺设,降本增效
正式道路的设计厚度为780毫米,根据材料从上至下分为沥青面层、混凝土层、水泥稳定层和碎石土层。施工前期仅铺设至混凝土层,后期再完成80毫米沥青面层的施工,既能避免面层损坏,又能满足临时道路的使用需求。此方案有效降低了临建成本,缩短施工周期,从而加快整体项目进度。


临建施工至混凝土层,后续直接铺设80毫米沥青面层
中建八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武汉市氢能产业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主办,重庆国展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CHFC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4年11月8-10日在中国武汉玛雅嘉途酒店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徐来、聚氢成链”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