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推广超6000辆燃料汽车,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基本贯通
发表时间:2024-09-30     阅读次数:     字体:【

被称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的氢能,正驱动着越来越多汽车实现零碳排放。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24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平行论坛氢能分论坛上获悉,作为在氢能技术研究、产业布局与应用示范方面全国起步最早的地区,京津冀三地氢能全产业链基本贯通,正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

液氢关键技术接连突破

一次注氢,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北汽福田工厂里,全国首辆49吨液氢重卡告别了“里程焦虑”,甚至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也能正常启动。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长途、中重型长途运输中的优势明显强于纯电动,而液氢恰恰将这一优势放大,甚至可与燃油车媲美。但难题在于储氢技术既要满足温度、压力的要求,还要确保安全。这辆液氢重卡已经攻克了车载液氢存储系统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车载液氢燃料电池技术空白,相较于气氢储供系统,同体积下携氢量增加了近3倍。

“交通运输领域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而保有量仅12%的商用车碳排占比却高达56%。”北汽福田副总经理秦志东说,氢燃料电池汽车正是氢能在商用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北京在氢能产业布局大约有20年。车是“链主”,牵动着上游产业链的转型升级。20多年前,北汽福田成为国内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研发的商用车企业,开始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重点研发氢燃料发动机、电驱桥等核心零部件模块。“目前,福田累计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车超过3000辆,安全运营里程突破1亿公里。”秦志东说,液氢技术也正在不断迭代,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第三代全新平台液氢重卡开发。

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产业高地

今年上半年,氢燃料与自动驾驶技术历史性“牵手”:由北汽福田生产的氢燃料自动驾驶重卡从北京马驹桥物流园驶出,途经河北廊坊,最终到达天津港,驾驶过程全程无需接管。“车辆可安全自主应对各类交通场景,真正实现高速干线点对点自动驾驶,助力低碳智慧出行。”秦志东说。

京津冀地区在氢能技术研究、产业布局与应用示范方面全国起步最早。去年,京津冀首次发布跨区域产业链图谱,氢能正是6条合力打造的产业链之一。三地正围绕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4个环节,打造全球新能源风向标。

“京津冀三地氢能全产业链基本贯通、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正在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孙浩天说,北京重点发展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整车核心装备产业化,打造氢能多场景领域示范应用;天津重点建设氢燃料电池车辆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港口、物流等场景氢能示范应用;河北将推动规模化绿氢制备供应,布局氢储运、燃料电池整车及配套装备制造及示范应用。

特别在技术协同上,三地共同实现了电堆、空压机的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推动双极板、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产业化,已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解水制氢装备等重点产品不低于80%的区域整体配套率,带动产业链成本有效降低。

京津冀推广氢能车超6000辆

跑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冷链配送车、天津港里的重卡物流车、河北张家口酷暑严寒天气下稳定运营的公交车……京津冀丰富的应用场景里都有氢能车的身影。孙浩天说,三地聚焦氢能产业落地和协作发展,分别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若干产业扶持政策,为氢能产业集聚化、商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数据显示,在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中,京津冀城市群在前两个示范年度完成燃料电池汽车推广2509辆,超额完成2268辆的任务。截至目前,三地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辆超过6000辆。

“总体看,氢能产业正处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尚未进入细分领域全面市场化的阶段,产业协同还存在政策协同、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孙浩天说,三地应创新政策机制,推动氢能政策实现“同事同标”,加快氢能在重卡、通勤、旅游等场景的应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曹政

流程编辑:u028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武汉市氢能产业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主办,重庆国展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CHFC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4年11月8-10日在中国武汉玛雅嘉途酒店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徐来、聚氢成链”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江城。

 
上一篇:国内单批次最大!宇通230台氢燃料轻卡交付260台战略签约
下一篇:兰石集团研制的甘肃省首台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试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