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聚焦南京建邺高新区企业|投特以技术创新促氢能市场化
发表时间:2025-03-18     阅读次数:     字体:【

氢能是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方向。位于南京建邺高新区的江苏投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特”),近年来,锚定行业前沿领域,聚力攻关氢能科技,推出了系列核心产品,加速让氢能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2023年,启动2000套电堆组装线、4万平方米膜电极、百公斤催化剂生产线建设;2024年,与四川某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合作,向四川某车企交付56辆氢能重型卡车燃料电池电堆,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5年第一季度,签下10万片氢能无人机膜电极订单……“我们带着使命感做这项事业。”投特创始人之一姚颖方说,企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邹志刚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顾问,汇聚了一批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系统集成与科技运营团队,涵盖从学界到业界、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流程。

自创立以来,投特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支点。为解决行业关键环节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寿命问题,姚颖方曾与团队持续攻关、反复试验。在一次与食品领域的朋友聊天时,姚颖方了解到人们常服用的维生素E软胶囊,可抗氧化、保护细胞和促进血液循环。这个人们都熟悉的保健品,能不能帮助氢能产品“抗氧化”?经过两年研发,基于维生素E的膜电极抗氧化技术成功问世,并作为核心技术,应用在投特的产品中。

如今,针对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投特已拥有高性能序构催化剂技术、第三代序构膜电极技术、双极板微流场高性能电堆集成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投产了包括盘古系列铂碳催化剂、羲和系列膜电极、初日系列电堆等核心产品。

注重力促技术走向应用是投特的另一张王牌。为了开发出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的商用车燃料电池,投特总经理王习鹏带团队远赴云南,实地驻扎一个多月反复测试电池效能,现场收集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再同步将改进方案发回后方工厂进行生产。姚颖方说,“同事们在高原都晒黑了一圈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种适应高原的燃料电池技术顺利诞生,并在大客车动力系统上成功应用。

2022年5月20日,正值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当天,几辆车身长10.5米、续航里程达480公里的氢能城市客车,引来众人好奇围观,在校园接驳中的优异表现受到广泛好评。这一年,正是姚颖方回国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历程,十年‘氢’行路”,姚颖方觉得十年里他们做了一些东西,但仍然不够,还要继续沉下心来做好氢能产业。

“与南京市建邺区接洽以来,从政策咨询、融资对接,到考察载体、工商注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全流程服务。”姚颖方说,地方在数字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的主要原因。落户后,政府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还引入了稼沃资本的首批融资,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氢能被纳入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同级管理;2月,江苏出台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建设加氢站超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0000辆,将江苏铸就成氢能产业的高地……政策东风正劲,为氢能产业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与此同时,投特携手南京大学等单位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连续激光——超快激光协同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在3月成功获批立项,标志着其在氢能技术创新的征程上迈上了更高台阶。“江苏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拥有繁忙的出口海运、内陆航运和密集的路网,为氢能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在姚颖方看来,要推动氢能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还急需寻找“链主”企业整合资源,依据各地特色探索合适的应用场景,加速构建氢能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投特正在昆山、常熟等地积极布局,与上海、四川、山东等地合作开展“零碳物流园”“零碳高速”等氢能项目,推动产业链的技术与商业闭环,全面打造零碳交通新生态。展望未来,姚颖方说,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相信氢能产业将加速走进百姓生活。(沈杨子)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CHFC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4月9-1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吹绿、聚源兴川”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的成都。

 
上一篇:氢璞创能氢燃料发动机本月底试生产
下一篇:中车株洲所签订“风光储氢充”新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