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昌黎兴国铸业“30万m3/d绿电电解水制氢—储氢—450m3高炉富氢冶炼”工业化示范项目自2024年9月投产以来,已连续稳定运行一年。
隆基氢能为项目提供了两台套单槽3000 Nm3/h 的 ALK G 系列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及配套设施,涵盖电源、电解槽、气液分离、控制、配电及辅助系统等。系统在项目中表现优异,设备运行稳定、能效领先,充分验证了隆基氢能大型电解水制氢设备在工业化连续运行场景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该项目是目前中国已投运的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碱性电解槽系统,亦是首个实现“绿电制氢—储氢—富氢冶炼”全链条贯通的工业化示范,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规模化可复制的技术范例。
一年稳产运行:高效稳定可靠
过去一年,隆基氢能提供的两台3000Nm3/h ALK G 系列电解槽在昌黎项目中保持稳定运行,无重大故障、能耗表现优异。
经第三方认证,设备直流电耗稳定维持在4.25 kWh/Nm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高电流密度(> 4000 A/m2)条件下,系统依然运行平稳,氢气产量与理论值高度一致,能效表现稳定。设备在高负荷工况下展现出持续高能效与反应稳定性,不仅支撑项目制氢成本控制在14元/kg以内,还带动吨铁成本下降约6-14元。
赋能绿氢冶炼:加速低碳转型
依托稳定高效的制氢系统,昌黎项目成功打通“电解水制氢—储氢—高炉富氢冶炼”全链条工艺,实现吨铁喷氢量136 Nm3,每小时的纯氢喷入量达到11360立方米,固体燃料置换比达0.36~1.0kg/Nm3,实现高炉炼铁减碳7%~16%。
隆基氢能提供的2台套3000Nm3/h电解槽系统以高效率、低能耗、稳定可控的制氢性能,为高炉富氢冶炼提供持续、经济的氢源,并通过副产氧的富氧鼓风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与冶炼质量,帮助钢铁企业在不改变高炉主体结构的前提下,以更经济、更可行的方式推进绿色转型。
这一成果展示了绿氢在钢铁行业的可行应用路径,也凸显了隆基氢能在推动高耗能行业脱碳进程中的技术价值。
技术成熟验证:再获行业认可
隆基氢能ALK G系列电解槽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标准化、集约化产品,单槽产氢能力覆盖1200–3000 Nm3/h,专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低碳转型应用场景而设计。
高制氢效率:电解槽直流电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约12%,能效表现领先。结构创新优化:攻克大型电解槽技术瓶颈,在能效、结构、流场与制造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单槽大型化可使设备占地面积减少超过30%,资本支出降低约10%,在制氢装备领域树立了新标杆。卓越项目执行:面对国内单体产氢量最大、体积重量级别前所未有的设备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定制化运输与吊装方案、创新的平衡梁吊装工艺,以及严谨的地基加固和承载测试,确保了设备的安全交付与精准安装。这些工程创新为大型电解槽的现场实施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施工标准。在该项目中,隆基氢能设备首个完成到货,首个完成调试,首个稳定运行,充分展现公司在系统设计、制造与交付执行方面的系统能力与高效协作。项目表现获得客户肯定,并收到客户表扬信,对设备性能与项目执行予以高度评价。
昌黎兴国铸业项目的一年稳定运行,标志着3000 Nm3/h 级大型电解槽技术已在工业化场景中通过验证,实现了从实验室创新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凭借在系统可靠性、能效表现及行业示范效应方面的突出成绩,该项目于2025 年荣获The Smarter E“Outstanding Project” 全球杰出项目奖,彰显了隆基氢能在绿氢制备装备领域的技术成熟度与全球认可度。
面向低碳未来:示范走向规模
钢铁冶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工业领域之一,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减排压力。“富氢冶炼”被普遍视为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通过电解水制氢替代高炉喷吹碳源,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并提升燃烧效率。
昌黎兴国铸业项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隆基氢能ALK G 系列大型电解槽在工业化冶金场景中得到充分验证。凭借高效率、低能耗、稳定可控的性能特征,隆基氢能的制氢装备能够与高炉富氢工艺深度适配,为钢铁企业提供安全、经济、可持续的清洁氢源。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绿氢项目由百兆瓦迈向吉瓦级规模,合成氨、甲醇及冶金等场景普遍需要超过百兆瓦以上的制氢能力,对更高单槽产能与可复制性提出了新要求。单槽大型化成为绿氢规模化落地的必然选择,它能在降低能耗和系统复杂度的同时,实现更优的能效、更少的台数与更高的可靠性,从而降低LCOH 和运维成本。
未来,隆基氢能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为驱动,推动绿氢在冶金、化工及能源储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产业迈向吉瓦级低碳新阶段,并携手产业伙伴,以稳健的技术创新推动绿氢从示范走向规模化,为全球工业脱碳注入长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