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
聚焦三大区域
(二)发挥甘肃所能,打造西北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1.新材料产业。围绕稀有、稀贵、稀散、稀土四类资源及同位素开发,打造区域特色明显、品牌价值领先、国内影响力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开发铜基、镍基、铝基新材料及其应用拓展电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大高纯金属、高温合金、超导铜材、高精度铜箔、新型催化等高端材料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延伸固态电池、同位素、凹凸棒、超材料产业链,布局一批中试放大和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高增长中小企业。加快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突破,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系列产品。2025年底,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到2030年底,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
3.现代装备产业。依托高效精密数控径向锻造机、冷精锻设备项目,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大中型精锻装备国产化。做强做优炼油化工装备、油气钻采装备、智能金属压延装备等产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域冠军。加快径向锻造装备、五轴车铣复合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壮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依托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基础,将兰州新区打造成面向“一带一路”的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产业高地。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聚焦“风光热储氢网”新能源装备制造,招引大兆瓦发电机、变流器、齿轮箱、逆变器、氢能装备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项目,拓展中西亚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围绕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化,创建兰州高端医疗装备应用基地,探索建立远程运维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小型诊疗设备与新兴生物医用材料。2025年底,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到2030年底,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三)锚定未来所向,打造西北重要的未来产业引领区。
2.未来能源。加快钍基熔盐堆关键装备配套建设,争取在石墨堆芯、堆芯燃料、防护涂层等方面形成产业新布局。依托高温熔盐、钒电池及其储能系统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推动新型储能长时段、低成本、安全化发展。实施绿电交易、新能源直供、离网等绿电制氢项目,按照“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发展模式,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谋划打造“疆煤入甘”氢能走廊,构建百亿级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产业体系。
实施五大行动
(五)实施产业承接行动,增强现代制造业发展活力。
打造兰白特色产业承接区。发挥兰白区域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产业优势,重点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等省份的智能制造、精细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池材料、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数字孪生、量子科技、新型核能、新型储能、同位素、氢能一体化、新型半导体、生物合成等产业。加力突破氢能产业发展,推动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CHFC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4月9-1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吹绿、聚源兴川”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