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优化氢能产业政策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3-04     阅读次数:     字体:【

专题:中国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25全国两会财经特别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关于优化氢能产业政策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自2022年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来,国内氢能产业从早期交通领域的燃料电池示范应用,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制氢、储氢、运氢及加氢侧重布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绿色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清洁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2024年11月,氢能作为能源属性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氢能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同其他新兴产业一样,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产业属性问题。

  一.缺少专职机构,没有形成政策合力,确保战略实施的稳定性。当前氢能产业涉及能源、工业、交通、科技等多部门监管(如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存在标准/补贴等政策制定权分散、地方试点重复建设等问题。《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上升为国家能源体系组成部分,但缺少更高层级常设机构保障战略实施稳定性。

  二.标准法规滞后,各地方执行标准不同。在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氢能的意愿及创新层次不穷,但也因相关标准规范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在传统燃煤电厂利用电解水进行制氢来调峰项目,市场主体有意愿,但由于标准及法规的制约,导致项目推进效率不高;再如加氢站的审批管理办法及流程,各省市也都不尽相同,存在的顾虑较多,行政审批的难度大。

  三.氢能及燃料电池的示范应用,购置成本、使用成本及售后成本较高,仍需政策扶持。燃料电池的商业模式受购置成本、使用成本和售后成本的制约,仍不能实现市场化,但近几年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投资出现了同质化的苗头,导致发展氢能的资源要素分散,产能利用率不高,资金浪费,人才分流,没有形成有效的积累;

  目前各省市在积极出台氢能高速的示范补贴政策,但各省市的政策存在有区域性的特点,车辆上牌地与区域性的补贴政策没有完全打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氢能在重卡领域的示范应用。

  在五部委示范城市群的牵引下,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链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产品的购置成本得到大幅下降,但距离市场化成本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产业链规模成本下降空间存在压力。

  车辆的可靠性及寿命目前无法满足市场化需求,下游应用示范盲目增加规模,不仅对企业垫资能力有较高要求,还导致售后服务成本大幅增加,企业难以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仍存在差距。国产化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质子膜以及离聚物等关键材料工艺水平仍存在差距;关键零部件的初始性能与国际水平差别不大,但产品的可靠性及寿命仍存在验证不足或不能满足市场化的使用需求。

  五.氢能产业生态涉及多个行业及领域,产业协同机制仍需完善。

  据此建议:

  一.统筹氢能发展战略。建议成立国家氢经济工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协调氢能产业发展,制定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行业标准法规。氢能已列入能源属性,建议从国家部委办局层面,统一标准及审批口径;对于固态储氢、高压气态、液氢及有机液体储氢,根据技术的特点,出台不同的标准法规,以促进产业的安全可控发展。

  三.创新政策支持形式。建议通过揭榜挂帅或基于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继续带动产业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四.加强技术扶持力度。建议加强对关键材料的支持力度,促进国产化材料水平的提升,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强对关键零部件(膜电极、双极板)的支持力度,促进性能水平提升下的技术降本能力,并持续推动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及寿命提升,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五.完善产业协同机制。建立合理、科学的项目实施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示范评价模型,开发式的鼓励市场主体强强联合(制储运加用),在资源禀赋地区进行示范,并配套合理的补贴比例,来实现具有特色应用场景的氢能示范。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CHFC第五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4月9-1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吹绿、聚源兴川”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的成都。

 
上一篇:甘肃:实施绿电制氢项目 构建百亿级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产业体系
下一篇:全球首个50万吨级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醇油项目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