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完善顶层设计紧抓氢能机遇
发表时间:2022-08-22     阅读次数:     字体:【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驱动下,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势不可挡。今年3月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炉后,全国多地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产业发展又迎重磅利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日前就如何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如何更好抓住氢能产业机遇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

三个“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以来,氢能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各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也快速跟进。您认为,如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郭焦锋:首先,进一步明晰、细化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在借鉴国外氢能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我国要立足国情,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基础上,将氢能产业发展与能源强国建设相结合,研究制定更加详细的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可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等特点,规划不同区域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布局氢能生产、运输、储存、利用等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科学引导氢能产业在基础设施与应用的投资和创新。

其次,进一步加强氢能产业标准化与监管体系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氢能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国性的氢能标准约有80项,行业标准约有40项。但目前仍缺失产业标准体系,“氢品质-储运-加注”的氢能全产业链的测试标准体系不健全,使得氢能市场化进程缓慢。虽然氢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已基本成型,但仍不够完善,测试评价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氢能产业和市场监管规则。由于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监管理念和要求,目前各地对加氢站等氢能产业链的监管机构设置和监管方式不尽相同;尚未构建氢能基础设施管理与监管体系,审批程序和运营监管标准不完善,导致“审批难、审批慢”。

再次,进一步推动氢能全场景示范与推广应用。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燃料电池集装箱船舶研发。积极推进储能领域示范应用,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的示范,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合理布局分布式能源领域多元化应用,因地制宜建设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推动在社区、园区、矿区、港口等开展氢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不断提升绿氢利用经济性,拓展绿氢在化工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等。

三个“妙招”助企紧抓氢能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氢能不断升温,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加,就氢能企业发展而言,应如何抓住氢能产业发展机遇,您有哪些建议?

郭焦锋:一要利用氢能低碳(零碳)属性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氢能作为“零碳”二次能源,可转化为电力、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是未来交通、石化、冶金、建筑和电力部门实现深度脱碳、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传统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国内大型国企纷纷响应发展号召,陆续开发氢能产业项目。大型的能源企业在进入氢能产业时,要结合未来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适合的氢能生产技术或应用情景,推动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二要重点发力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氢能领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存在高难度环节,以及“卡脖子”技术和材料。比如在燃料电池产业链的贵金属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以及膜电极、空压机、双极板等关键组件的制备工艺,目前我国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基本依靠进口。这既是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基于关键零部件进口价格昂贵,具有极大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和未来市场潜力,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强、技术壁垒高,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能随着氢能市场一同快速成长。企业可考虑对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进行突破,将为企业带来持续性收益,科创板也为尚未盈利的氢能领域高科技企业提供通畅的融资渠道。今年6月以来,捷氢科技、国富氢能、治臻股份三家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申请科创板上市。这三家企业都致力于解决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分别聚焦于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和储氢瓶技术。

三要因地制宜理性布局氢能,切忌“一哄而上”。目前,氢能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氢能相关技术突破需大量的资金、资源和时间投入,没有技术积累的企业进入氢能领域难度较大。氢能发展在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明显,部分地区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却存在大量氢能企业和项目一哄而上、大规模布局的情况,这将导致氢能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氢能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氢能领域的确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企业须更加客观和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定位和条件、当地氢能发展的产业基础,以及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企业应从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当地资源禀赋和成本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氢能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等。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先进理念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大咖、制氢/用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2022年9月21-23日在中国.重庆举办的2022中国(重庆)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本次大会以“世界氢能看中国、中国氢能看重庆”为主题,就低碳氢领域及途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展开交流,并充分探讨促进氢能高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北京市发布20条举措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 聚焦产业链卡点攻关
下一篇:陕西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到2024年绿氢装备产业跃居全国第一阵营